三昇体育

0391-6621040

当前位置:三昇体育首页 > 研究院 > 济源发展

“十三五”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显著

“十三五”以来,济源示范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十三五”农业经济成就斐然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15年的367729万元(现价,下同)增至2019年的409776万元,年均增长2.7%。农林牧渔增加值由2015年的219399万元增至2019年的248414万元,年均增长3.2%。预计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508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为“十三五”收官之年集聚了力量。

从产值结构来看,农林牧渔以及服务业结构更加合理,畜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9年,农业总产值179974万元,占44%;林业总产值16621万元,占4%;牧业总产值178854万元,占43%,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1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23802万元,占6%,服务业产值10525万元,占3%

(二)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牢牢扛稳粮食安全。十三五”以来,济源不断加强“米袋子”建设,粮食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增。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4万亩左右,单产逐年增加,总产连创新高。总产由2015年的22.6万吨增至2020年的24.6万吨,年均增长1.8%;粮食亩产由2015年的348.1公斤增至2020年的378公斤,年均增长1.7%2020年夏粮总产达1.29亿公斤,连续十五年超1亿公斤大关,比2015年增长11.2%;秋粮总产1.18亿公斤,比2015年增长9%

(三)畜牧业产值稳步提升,规模、品质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退川进岭上山”战略,坚持集群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快生猪、奶牛、蛋鸡、肉兔四大产业发展步伐。2019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7.9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7.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6%。预计2020年示范区畜牧业产值达到2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9%,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肉类总产量稳步上升,除2018年因为非洲猪瘟和环保治理的影响,猪肉产量带动肉类总产量回落外,其余年份畜牧产品保持平稳。

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畜种品质得到优化。生猪、家禽、奶牛良种覆盖率分别上升到 90%95%98 %,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畜牧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十三五”期间,依托济源双汇108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奶业巨头伊利集团,借助养殖标准化、健康养殖等一系列扶持项目,新建标准化猪场6个、大型标准化规模奶牛场2个。三是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养殖龙头、畜产品加工龙头、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等,拉动了养殖基地建设,拓宽了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畜牧业产销一体化进程。目前,拥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畜牧经纪人 100余名。

(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致富产业,济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4469元增加到2019年到20235元,增长39.9%,年均增长8.7%。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由2015年的6729元增加到2019年的16002元,增长137.8%,年均增长24.2%,占比由2015年的46.5%增加到2019年的79.5%;家庭经营收入由2015年的6836元减少到2019年的2620元,下降61.7%;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由2015年的904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8元,增长67.9%,年均增长13.8%

从分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9年全市20001元以上的村(居)达到201个,比上年增加62个,10001-20000元的村(居)达到273个,比上年减少6个,8000元以下的村11个比上年减少16个。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由2015年的1.83:1下降到2019 年的1.781。农村居民消费持续升级,2019年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112.1元,增长49.6%。农村居民生活方式走向现代化,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2.9辆,计算机44.3台,移动电话机284.3台,农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济源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济源农业发展的转型期,农业发展中的新老矛盾,内外矛盾交织体现,具体表现在:生产成本持续抬升,产品价格和环保治理因素给农业发展带来双重挤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一)农业生产成本攀升。畜牧业养殖的自然风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猪价的周期波动长期存在,给养殖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由于受到近年来环保治理、动物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出栏数量整体呈递减趋势。例如2017年生猪出栏79万头,2018年生猪出栏70万头,2019年出栏35万头。从养殖成本与收益看,2018年活猪平均价格为11.8/公斤,猪粮比为5.6:12019年活猪平均价格为 20.7/公斤,猪粮比为11.5:12020年活猪平均价格为32.5/公斤,猪粮比为13:1。总体来看,2020年生猪生产止跌回升,产能缓慢恢复;种植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到灾害性天气,农户往往束手无策;随着物价上涨,雇工成本增加,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种植业的投入产出比不断下降。

(二)农民增收空间狭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大的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近五年来,济源农民前三项收入大约年均增长在10%以上,财产性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三项,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从“十三五”济源农民收入结构来看,财产性收入呈小幅上升的状态之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2%增加到2019年的3.5%,但是比重仍然较发达地区偏低。据调查,济源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利息、出租房屋收入所得、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的途径还比较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  

(三)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人才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济源是工业化较发达的城市,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大,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缺乏多样化的谋生技能。思想开放、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专业的农学学历及相关技术的人员,将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主动应用于农业生产,进而使得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技术得到实质性提升的人才缺乏。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议

2019年至今,济源先后获批“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市”;2020年,获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试点,为河南省唯一试点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济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十四五”期间,济源农业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从加强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革命四方面着力,制定稳定和完善的政策,增加各项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建设,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植树种草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公路、电网、供水和通讯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保护好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夯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基础。

(二)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的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发展更多的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大规模的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确定生猪、家禽、粮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三)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计划地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学培育体系,明确培育主体,丰富培育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方案。培育应不局限于实用的专业技术,还应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农场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其素养,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和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让美丽乡村成为他们施展才干、提升能力、实现理想的宽广舞台。拓宽培育途径、创新培育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资料来源:三昇体育统计局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

?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