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昇体育

当前位置:三昇体育首页 > 媒体关注

济源日报:“十三五”,济源教育改革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10:00    作者:    浏览:

  考量事物,时间会给出答案。

  一个又一个5年,浇筑成济源教育发展历程的里程碑,记录着济源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十三五”规划的这5年无疑是济源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程”。对方向的坚定自信,对大局的准确把握,对改革的综合推进,让这“关键一程”走得实、走得稳,让济源教育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这5年,济源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突破口,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奋进之笔”答好“人民关切题”。济源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历史起点,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教育规模实现增量集聚

  12月10日,黄河路小学愚公路校区。蓝天白云下,绿色球场、红色跑道、橙黄相间的教学楼十分醒目。

  五楼,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实验室气氛高涨。“亮了!亮了!”伴随老师手中的运动传感器亮起,四年级(3)班的学生们拍手呐喊。显然,这堂趣味编程课颇受欢迎。

  课堂以外是更大的世界。跳舞机器人、磁悬浮地球仪、3D打印机、脑波赛车、无人机等神奇教具赋能课堂,轻易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沉浸在这片科技海洋里,开启想象力与未来对话,很少有人会想到,两年前,眼前还是一片空旷之地。

  “正是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持续投入,才有了今天的愚公路小学,我们也才有机会设立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这对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愚公路小学翟晨光说。

  育才造士,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十三五”期间,济源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攻克重难点,啃下硬骨头,助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召开历史上首次济源教育大会,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引领发展的重要文件。

  ——严格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要求,教育投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16年至2019年,济源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达68.36亿元。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一项项教育惠民举措为济源教育改革注入十足“底气”,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账单”,彰显济源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

  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政策倾斜力度,做到“应招尽招、能招尽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二十条”底线要求,大班额占比降至3.9%,基本构建了“城乡统筹、校际均衡、机会均等”的教育发展格局。

  实验幼儿园愚公路校区、东湖小学、延庆外国语学校、黄河路小学愚公路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增加学位15000个,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强力助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满足了10万余名中小学生居家学习需求。

  2019年,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6.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

  坚实有力的数据表明,济源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教育质量实现高位提升

  “5、4、3、2、1,开炮!”11月20日,济源一中2018级“成人礼”暨高考200天出征仪式现场,与十八响礼炮同时响起的是一片欢呼声。在家长陪同下,济源一中近3000名高三学子正式踏上红毯,穿越“成人门”,青春的笑脸和鲜花掌声融成教育发展的波澜壮阔。

  “成人礼不光是一个门槛,更是一个标志。从此刻起,我将步入成人行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独立,担起应负的责任。”高三(20)班学生孔英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事实上,高中三年里,这种宝贵的“成人意识”早已通过各种德育途径深埋学生们心中。在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济源一中学子正奋力书写一个更好、更大、更厚重的“人”字。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近年来,济源一中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教学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以来,本科上线率从91.8%提升到98.6%,一本上线人数从1003人提高到1578人。37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一大批优秀学子被“双一流”高校录取,年均本科上线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教育方针,也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担当。

  “十三五”期间,济源教体系统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坚守全面发展的质量关,扎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最强音一次次被奏响——

  主动强化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源教育初步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有效构建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校内外协同共育的德育工作体系。

  加快推动教体融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66所学校入选国家篮球、足球、传统文化特色校。近5年,3000余名考生升入艺术类本科院校,3名体育运动员被清华北大录取,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全省冠军33个、全国冠军5个。

  济源始终坚持把实践活动作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有效载体,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奋斗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把牢千里航船之舵,扎实广袤精神之纲。如今,扎根玉川大地发展教育,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开花,已成为各个学校的育人共识。济源教育质量正由好向优不断提升!

  “人才强教”实现茁壮成长

  2020年教师节前夕,济源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温暖了许多人,感动了许多人。

  克井镇原昌学校教师苗艳利坚守乡村二十五载,为乡村孩子们带去光和热;北海实验小学教师钱红以欣赏、包容的态度帮助学生自信成长,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为“老师妈妈”;沁园中学教师王春竹52岁仍身居一线,不输年轻人的热情。她说:“我累在其中,乐在其中,纵然倾尽我一生精力也无怨无悔……”

  师者,人之模范也。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十三五”期间,济源主动把握国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培优、配强师资队伍,努力让教师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

  持续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广泛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累计补充教师911名。特别自2019年起,首次面向双一流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济源籍在外正式在编教师进行考核招聘,极大地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5年来评选出教书育人楷模30名,优秀教师450名,教体系统先进工作者50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大幅提高教师“两补一贴”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济源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津贴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600元、800元的标准;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按200元/月、300元/月和500元/月执行,山区镇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再提高200元。广大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推进教师“两房”建设,累计投入2347万元用于353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投入2262.5万元对38所农村学校进行维修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同时,教师培训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济源构建了“市级名师引领、乡镇骨干带动、学校骨干示范”的三级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创新思维,能开一时风气的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目前济源省级骨干教师349人,“河南省名校长”7人,省级名师39人,中原名师2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名师1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0%。

  “我参加过5年中原名师培育工程、3年国培计划,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成长、提升的机会。”济水一中的孔冬青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成长为学校副校长,又成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名师,是“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行动”的受益者和引领者。同时,她还带动近30名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孔冬青感慨地说:“教师素养提升行动助我快速成长,我愿意踏踏实实做一辈子老师,教书育人。”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济源,随着教师素养不断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逐渐形成,为济源教育的综合改革、资源优化、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教育改革实现综合发力

  “我们用努力来浇灌希望,面对未来我们插上翅膀……”12月18日清晨,阳光初照,校歌响起,学生们接连不断涌入校门。黄河路小学瞬间苏醒过来。

  迎着川流的人群,校园墙壁上,一行大字熠熠生辉:“在心灵的原野上,放飞你的梦想。”

  学生逐梦的同时,黄河路小学距离自己的教育梦想也越来越近。

  “黄河路小学建校已有近30年。这些年来,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黄河路小学校长杨迎军说。

  2014年,在示范区教体局的支持下,黄河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立,设有黄河路校区和玉川路小学;2017年,新增黄河路小学东湖校区;2019年,新增黄河路小学愚公路校区。四大校区共享集团化办学理念,以“总校引领,三校联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方式,开放合作,共生共长,进一步凝聚教育发展合力,推动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黄河路校区先后荣获“河南省名片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玉川路校区荣获“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市少年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东湖校区体育特色突显,轮滑、街舞形成规模,尤其是每年的模拟体验少儿“一带一路”趣味运动会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黄河路小学的发展变迁,正是5年来济源教育领域系统性改革的成果之一。

  这5年,济源总揽全域发展之势,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如一枚枚棋子,有力地落在改革发展的大局上——

  围绕办学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提出开放式办学理念,通过强校带弱校、“名校+新校区”等方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发展共同体,办学水平提升整体。

  围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济源一中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了国际部,开启了国际化办学新征程。

  围绕考试招生、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等内容,积极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省考科目+市考科目”的中招考试方案更加完善,把音乐、美术列入中招考试的做法,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探索青少年校外教育新模式,入选“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

  围绕教师管理制度方面,持续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市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的省辖市。

  围绕教育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等方面,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全面强化。

  改革,改到深处是活力;发展,深入内核是动力。5年来,伴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的重要突破,教育战线激荡起蓬勃力量,教育发展巨轮被装上强大引擎。济源整体教育事业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服务发展实现青春迸发

  11月20日,捷报传来。

  在第六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三昇体育三昇体育护理系药学专业张诗雅等4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脱颖而出,喜获佳绩。与此同时,在通往未来护理职业的道路上,张诗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青春扬帆起航,离不开学校的保驾护航。

  为切实提高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三昇体育三昇体育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测评,推进“课堂教学项目化、学生学习实战化”教学改革,构建“四对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努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与此同时,三昇体育三昇体育还先后与富士康、京东、华为、甲骨文、力帆、郑大一附院、三昇体育人民医院、三昇体育中医院等200多家企业或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应用大师工作室等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订单班、定向班20多个,为毕业生扫除就业障碍。三昇体育每年为济源及周边地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社会满意度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盼,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十三五时期,济源立足服务“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厚植人才优势,积蓄发展动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2015年,济源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19年,济源完成职教资源整合,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的“四对接”办学模式基本形成,“1+X”证书制度试点、双高计划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济源职业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扶贫实现星火燎原

  这组数据振奋人心:过去5年,济源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免学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生活补贴,建立了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4532人次,资助总金额近8000万元,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2016年夏天,大峪镇林仙村18岁的周金中面临第一次人生抉择。高中毕业的他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父亲就因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为医治父亲,母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到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和周金中商量,让他放弃上学的机会。幸而,在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周金中成功入学。

  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激励着周金中发奋苦读。如今,大学毕业后的周金中已在江苏一家企业顺利入职。对于未来,他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为此,济源教育系统齐心协力密织控辍保学网,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新实施“双扶双千”计划,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努力做到“扶贫扶志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不光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十三五时期,济源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主要抓手,通过“特岗计划”“优秀教师支教计划”等努力补短板、强弱项,为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其中,“特岗计划”实施5年以来,济源累计招聘787名特岗教师,覆盖山区所有学校。

  大峪二中位于济源西部偏远山区。2010年,李楠楠大学毕业后,成为这里的一名教师。“近5年,政府对乡村教育的支持特别大。”李楠楠向记者细数变化: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生活补贴、农村补贴,每个月里里外外收入增长了近千元……

  “眼下,全镇还新建了教师周转房,这让教师们更能安心在这里扎下根!”李楠楠说,党和政府的支持给了她坚守的底气和勇气,她要继续留在山区任教,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是乡村教育发展最好的注脚。在济源,无数像李楠楠一样的山区教育“守望者”,正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过去5年,济源教育的每一步前行,都增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未来5年,济源将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擘画出新的教育图景!(记者 赵姗姗)

  

转自2020年12月30日《济源日报》“济源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企业公众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